新闻中心

【字体:      】  打印
掌握金融安全知识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发布时间:2020-09-02 15:00浏览次数:

近年,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网络金融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为犯罪分子实施诈骗提供了新的“业务领域”,金融诈骗和消费侵权案件屡有发生。

据最高法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金融诈骗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统计,2016~2018年我国金融诈骗案共3.34万余件,并呈现出专业化、精细化、流程化作案的趋势,使很多家庭蒙受损失。因此,提高大家的金融素养,让大家深入了解金融产品和服务,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依法救济的能力刻不容缓。人行开封中支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结合近年发生的金融案件,有针对性总结出几点防范要点。

正确识别金融违法广告

目前,在人们的生活中,金融违法广告防不胜防,严重干扰了大家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正确选择。据官方统计,2018年国家共查处互联网广告违法案件23102件。

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识别金融违法广告。如金融广告中对金融产品或服务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风险责任是否有合理提示或警示,是否标明“投资有风险”字样等。是否在未提供客观证据的情况下,对过往业绩作虚假或夸大表述,或者有明示或暗示保本、无风险或者保收益等,或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和贬低其他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的。

不明网站链接勿登录

因个人信息泄露等原因,我们经常会接到许多通过手机发送的短信链接,内容大多以诱发大家好奇心开始,如:“×××,这是您孩子的在校成绩单”“×××,这是您老公和别的女人的合影”“×××,您中奖了”等。大家收到此类短信不要急于点击,要先电话咨询发卡行客服,了解情况。

假如不小心点击了链接,也不要惊慌,可以按以下流程操作:如有网上银行,立即登录网银把资金转到安全账户或者网银挂失,没有网银的马上拨打发卡行客服电话口头挂失,然后前往网点办理正式挂失,报警并保存好相关证据,为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资金损失奠定基础。

妥善保管银行卡及网银介质

一方面,大家要奉行“安全用卡不转借,支付密码不外泄”的原则。妥善保管自己的银行卡、网银介质密码,不要告诉他人更不要交他人使用,密码要定期更换,密码不要预留易破解的密码,如手机号、生日、多位重叠数字等,更不能将密码写在存取款介质上面 。

另一方面,要将磁条卡更换为芯片卡,开通短信提醒功能,及时掌握自己账户资金流动情况。如发生资金盗刷,可以就近在ATM机办理一笔存取款业务,保存好凭证以证明自己在本地且卡未离身,可为追回被盗资金提供依据。

维护个人信用记录

《征信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征信机构对不良信息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为五年;超过五年的应当予以删除。”生活中,部分人缺乏理性消费意识,消费后没有能力归还贷款,也有很多人由于工作忙忘记还款等原因产生不良信用记录,这对信用卡的申请、信用卡提额、银行贷款、买房买车,甚至找工作都有一定的影响。





文章转载自 开封日报